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顺应数字时代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注重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思维的运用,旨在培养具备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工商管理类专业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模块化的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主要专业核心课程包括:
专业基础模块(总学分占比25%):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组织行为学、经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工智能概论等;
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总学分占比15%):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调查与分析、Python语言程序设计、R语言基础、大数据原理与应用、数据管理与决策技术等;
数字化运营管理模块(30%):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沟通与领导力开发、商业模式创新、跨国经营管理(双语)、企业管理模拟仿真、项目管理、互联网企业运营等;
数字营销模块(30%):大数据营销、国际营销(英语)、商务谈判、广告学、渠道管理、营销企划实务、网络营销、品牌管理、社会媒体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30%):心理学、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测评技术、培训与开发、工作分析、管理沟通与领导力开发、劳动关系与劳动争议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
将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相衔接,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竞赛平台、专业化的实习实践平台和多元化的就业平台,满足学生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竞赛等学科竞赛,学生参赛除了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外,其实践创新能力还得到训练和提升。
近些年来,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根据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麦可思所做调查,本大类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2%,毕业生毕业5年就业满意度超过90%。后疫情时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工商管理大类不断开拓就业市场,两年来,市场营销方向就业率超过95%;运营管理方向、人力资源方向就业率超过90%,专业总体就业率为93.5%,位列陕西省高校该专业就业率前茅。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单位包括陕汽控股、深信服、铂力特、华为、荣耀、海信集团、美的集团、美团、拼多多等全球知名企业。
主要就业方向:一是以现代工商企业为主的各类内外资公司和创新创业型企业,主要从事战略与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关系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大数据营销与产品管理、渠道与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与政府管理部门,从事行政与人事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行业规划与管理、项目与园区管理等工作;三是在国内院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到国外高校深造学习,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师工作或担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熟悉金融市场产品、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和组织治理规则,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学、会计学基本原理方法,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纳税管理与筹划、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等能力和相应决策能力。
主要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与控制、财务管理、税收学与税收筹划、应用统计学、审计学、财务报告与商业数据分析、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原理与应用、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与财务决策、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以及运筹学等课程。
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投融资管理、会计与审计、税务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薪酬设计与管理、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管理及经济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在中核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安能集团、国家电网、中航电测、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比亚迪、陕汽控股、格力电器等知名制造业、金融业或事业单位就业;每年有三分之一左右同学继续攻读研究生(保送或者考取),有的同学考取985高校和顶部财经院校深造;部分同学考取国家公务员,活跃在党建、财政、税务、审计等领域。
工业工程(管理学)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具备系统思维、管理哲学和现代工程师素养,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基本理论,熟悉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工业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进行生产、服务与管理系统中问题的发现及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改善,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的效率、质量、成本及环境友好等管理与工程综合性问题,具备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图学基础及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应用统计学、成本管理、大数据基础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质量管理、智慧物流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创新方法论等。其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课程设置以现代管理知识与技术类课程为主,有机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工业工程课程设置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主,有机结合现代管理技术。
毕业去向
工业工程是“工业之父,CEO的摇篮”。毕业生能在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等组织从事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和IE改善等工作,也能在经济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来学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的水平,代表性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华为、比亚迪、法士特、陕鼓、陕汽、隆基等著名企业。专业考研率最高达40%,深造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加州大学、圣克劳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金融科技)专业本着“卓越化、国际化、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实验教学、双语教学、实践基地等培养方式,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系统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数量经济学方法,能够在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胜任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金融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1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2人,二级教授2人。
主要课程
(1)金融科技核心模块
大数据金融与Stata应用、AI与量化投资分析概论、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区块链原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概论、财务会计软件应用、互联网金融概论。
(2)专业基础模块
金融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财务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中央银行学、保险学原理与实务(含课程设计)、行为金融学、金融发展史、毕业设计、生产实习。
(3)投资与量化分析模块
证券投资学(含课程设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含课程设计)、期货与期权投资实务、私募股权投资、金融信托与租赁、保险精算原理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
(4)国际金融与双语模块
国际金融(含课程设计)、国际结算(含课程设计)、国际投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含课程设计)、金融英语、国际经济法。
就业方向
一是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主要从事银行柜员与客户服务、信贷审批与智能风控系统操作、证券经纪与量化交易支持、基金产品运营与数字理财规划等基础岗位,逐步发展为银行金融科技部门(如数字支付产品开发、智能投顾运营)、证券量化分析岗、金融大数据应用专员等岗位;二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如银保监局、金融办)及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从事金融合规审查、普惠金融数字化项目推进、金融数据安全监测等实务工作;三是通过考研或出国深造金融学、金融科技、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等方向,未来参与智能信贷系统开发、量化模型优化、保险精算设计等,也可在高等院校担任金融课程教师,培养金融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约30%毕业生选择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大部分学生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学府录取,另有多名毕业生入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等知名金融机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在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交叉背景下,培养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具备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全国前20%),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和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杨善林院士工作室。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信息系统分析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等,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建有十余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25年获批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主要课程
计算机类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程序开发、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移动应用开发与实践、操作系统、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工智能概论、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类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信息资源管理、ERP原理与应用、信息技术(IT)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好,薪资水平高。重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领域的岗位需求,毕业生能在IT业、制造业、服务业(含电子商务)、金融业等行业从事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大语言模型训练等工作,并能在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从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本专业考研升学率最高达40%,深造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圣克劳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本专业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开展“3+2”合作办学,满足英语和课程成绩要求者,可在第四学年前往美国完成学业,毕业授予西安理工大学学士学位和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硕士学位;与比利时列日高商开展合作办学,毕业授予西安理工大学和比利时列日高商双学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熟悉国内外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新发展,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备对经济问题作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能力,具有较好的政策把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产业经济学、数字经济学概论、Python经济大数据分析、国际贸易、经济史、当代中国经济、新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产评估、经济法、劳动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广泛,涵盖政府、金融机构、咨询行业、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领域。主要从事综合经济部门管理、经济数据分析和预测、战略和规划指定、企业供应链或ESG管理等相关工作。能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经济与政府管理部门、各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从事研究管理等工作,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金融机构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等管理工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大数据时代为背景,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旨在培养技术功底扎实、商务素养优良的复合型高素质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理论、商务数据建模与决策分析的相关技术、方法,使学生具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对商务大数据开展定量分析、决策支持的综合能力。本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全国前20%)。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杨善林院士工作室。有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大数据综合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建有十余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2025年获批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主要课程
结合时代背景和国家需要,本专业开设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大数据采集与清洗、分布式存储与计算、Spark编程基础与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概论、大数据可视化、数据治理等主干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商务统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等经管类基础课程,金融大数据分析、文本分析与文本数据挖掘、社交大数据分析、营销大数据分析、工业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水利大数据分析等选修课程。开设案例分析、实操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
该专业为全日制本科,学制4年,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及学分后,毕业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该专业紧紧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需要,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巨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广,薪资高。毕业生能在华为、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算法设计、大数据工程、商业决策支持、数字化管理等工作,也可赴高校、研究所继续深造,从事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本专业考研升学率超过30%,深造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数字经济思维和全球化视野,系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数字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理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跨境电商政策法规,了解全球电商市场发展趋势及区域特色,具备跨境平台运营、国际物流管理、跨文化商务沟通、大数据分析等复合型能力。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开展市场调研、商业策划和风险管控的实践能力,使其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化竞争需求。
主修课程以“理论+实操”双轮驱动,重点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跨境支付与结算等核心课程,同步强化英语及小语种应用能力,通过模拟实训平台、校企合作项目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践,全面提升学生在国际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实战能力,为报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奠定扎实基础。
主要课程
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经济法、跨境电子商务概论、跨境电子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跨境支付与结算、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与应用、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品牌管理、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专业,其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如商务局、海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从事政策研究、行业监管及公共服务;在跨境电商企业、外贸公司、国际物流与支付机构负责平台运营、跨境营销、供应链管理及数据分析;在跨国企业、金融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策划、跨境关务及风险管理;亦可投身跨境直播电商、独立站运营、海外市场拓展等新兴领域,或自主创业经营跨境电商品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该专业人才在“一带一路”、RCEP区域合作及数字贸易领域需求持续增长,就业覆盖技术应用、市场开发与国际化管理多元方向,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全球化商业生态的发展趋势。